市场概况与行业背景
2025年被视为AI眼镜爆发的元年,全球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。根据WellsennXR数据,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镜总体销量达到60万台,同比增长高达216%,全年预计销售550万台[1]。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Meta旗下Ray-Ban Meta AI眼镜的强劲表现,该产品一季度销量达52.5万台,同比增长209%,占据了约90%的市场份额[1]。Meta的先发优势使其成为当前市场的绝对主导者,其2024年销量已达到150-160万台,成为全球首款销量突破百万的消费级AI眼镜产品[1]。
中国市场同样表现出强劲增长潜力。洛图科技(RUNTO)线上监测数据显示,2025年1-2月,AI眼镜在中国线上主流电商的销量达2.3万副,同比增长80.4%[6]。国内互联网大厂如字节跳动、阿里等纷纷入局,字节跳动计划在其智能眼镜中提供类似自研模型豆包的AI功能,阿里也确定了AI智能眼镜项目方案并正在积极招聘和扩充团队[6]。摩根士丹利发布的《中国 – 人工智能:沉睡的巨人觉醒》报告预测,中国AI相关产业规模将在5年内达到10万亿元,其中智能穿戴设备是重要增长点[4]。
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
当前AI眼镜的技术竞争主要集中在实时翻译和多模态交互两大方向。Meta在今年4月全面推出实时翻译功能,覆盖英语、法语、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,用户只需提前下载相应语言包,即使没有网络连接也能正常使用[1]。这项功能极大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,成为Meta产品的重要卖点。
多模态交互方面,Meta计划为智能眼镜引入“实时AI”功能,通过内置摄像头捕捉佩戴者视野内容,实现基于实时AI的交互式对话能力[1]。这种结合视觉、语音和AI技术的综合交互方式,代表了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发展方向。部分厂商如Rokid也在探索光波导+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,以提升视觉体验[1]。
在底层技术支撑方面,江苏电信构建的“息壤”一体化算力平台支持纳管30+类云底座、300+数据中心资源池,实现算力资源统一编排和调度[3]。其自主研发的星辰多模态大模型支持30种方言自由混说和语义图像跨模态检索,已打造36个AI行业应用[3]。这些基础设施和算法能力的提升,为AI眼镜的功能实现提供了强大支持。
主要厂商竞争格局
Meta的市场主导地位
Meta目前占据AI眼镜市场的绝对领先位置,其成功可归因于多方面因素。首先是与Ray-Ban的合作,借助后者在眼镜行业的设计与渠道资源优势[1]。其次是旗下Facebook、Instagram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触达能力,使其产品能快速覆盖欧美及日韩市场[1]。此外,MetaAI助手集成的多模态交互能力和云端大模型优化功能,形成了显著的技术壁垒[1]。
Meta的产品迭代经验也是其优势所在,Ray-Ban Meta智能眼镜于2023年9月推出第二代,在产品定义、成本控制及用户体验上已积累丰富经验[1]。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,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首次突破200万台大关,出货量同比增长210%,主要就是受到Ray-Ban Meta智能眼镜强劲需求的推动[6]。
中国厂商的追赶与创新
中国厂商正加速布局AI眼镜市场,计划在2025年Q2-Q3推出一系列新品。华为将于5月19日发布新款智能眼镜,此前华为已经推出4款智能眼镜产品,主要集中在智能音频眼镜领域[6]。据专家分析,华为AI眼镜将体现“硬件创新+模型能力”的深度融合[1]。
小米也计划在Q2-Q3期间推出AI眼镜产品,可能分为高端和低端版本,低端版本或通过国内供应链将价格压至1000元以内,支持摄像头、音频模块及AI功能[1]。小米还可能推出电子变色墨镜和彩色显示版本,以丰富产品线[1]。
其他厂商如Rokid表现抢眼,其创始人祝铭明透露,过去三个月以来,Rokid旗下带显示的AI眼镜全球已交定金订单超25万台,今年内有望全部交付[6]。Rokid一次锁定约20万台的供应量,支付资金已超几亿元,显示出市场对其产品的信心[6]。
国际巨头的布局规划
除Meta外,其他国际科技巨头也在积极布局AI眼镜市场。苹果预计将在2026-2027年推出首款AI智能眼镜,直接挑战Meta的Ray-Ban产品线,搭载自研专用处理器[1][6]。谷歌也将在5月20-21日的I/O 2025大会上展示搭载Gemini的AI眼镜原型[6]。
这些巨头的加入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,但也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成熟。特别是苹果的入局,可能会像其在智能手机市场一样,带来颠覆性的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。
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
技术发展方向
未来AI眼镜的技术演进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:首先是交互方式的革新,从目前的语音、手势控制向更自然的眼动追踪、脑机接口方向发展。其次是显示技术的突破,光波导、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有望进一步减轻设备重量、提升显示效果[1]。第三是AI能力的增强,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进步,设备端的实时AI处理能力将显著提升。
江苏电信在5G-A建设上的布局也为AI眼镜发展提供了网络基础,其已在全省开通6000多个5G-A站点,到2025年年底将扩大到万站+,速率跃升至万兆[3]。这种高速、低延迟的网络环境将极大增强云端AI能力的实时性。
应用场景扩展
AI眼镜的应用场景将从目前的消费娱乐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。在医疗领域,可用于手术导航、远程会诊;在工业领域,可用于设备维修、质量检测;在教育领域,可实现沉浸式学习体验。江苏电信在低空网络布局方面已实现2万平方公里5G空域覆盖,覆盖率达98%,这将支持无人机物流、低空巡检等场景[3],也可能与AI眼镜形成协同应用。
市场增长预测
尽管Meta预计2025年Ray-Ban Meta AI眼镜销量可达1000万台,但市场普遍认为实际全球AI眼镜销量可能在450万-500万台之间[1]。Wellsenn预测,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达到550万台,同比增长135%[6]。华创证券指出,自2024年12月以来,已有多个品牌发布AI眼镜产品,2025年将有更多品牌筹备发布会,密集的产品创新有望带动行业进入爆发阶段[6]。
面临的挑战
AI眼镜市场仍面临一些挑战:首先是技术成熟度,目前的实时翻译、物体识别等功能在准确率和响应速度上仍有提升空间。其次是用户体验,设备的舒适性、续航时间等直接影响用户接受度。第三是价格门槛,当前主流产品价格仍较高,影响普及速度。最后是隐私和安全问题,特别是涉及视觉数据采集的功能需要妥善处理。